毛同强新近创作的大型装置作品《工具》是以他两年多从中国各地陆续收集来的三万多把曾经被使用过的镰刀斧头作为材料来展开的。在毛同强这件作品的语境里,这些镰刀斧头的最基本属性是劳动生产工具,它伴随并延续着漫长的历史发展,是为一种属于农耕文明的基本象征;如果从镰刀斧头工具的历史或社会学属性的角度分析其涵义,那么,在中国封建历史的改朝换代中,它也是农民起义中最简陋的武器;尤其是在现代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镰刀的指意是农民,斧头的指意是工人,“镰刀+斧头”意味着工农联盟——中国革命获得胜利的保证,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力量,从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党旗的标示——这一符号化的象征性意义与价值。
而在当代艺术范畴里,作为艺术作品它又具有“现成品”概念。当三万多把已经使用过的镰刀和斧头密密匝匝地摆放在展厅时,你不得不为之动容或感慨唏嘘。因为,这些浸润着汗水和油脂的镰刀、斧头,已经超越了它工具的功能性质,成为记录历史、人和生活本身的一种器物,烙印着时代变迁的痕迹,甚至直接对应和测度着现实的沧桑变化,折射和见证了我们曾经的革命斗争与精神情感的历史。或许这就是毛同强将“镰刀斧头”的“现成品”作为媒材而构成视觉上朴素而直接的力量。毛同强将这些镰刀斧头收集并顺序有秩地摆放到一个特定的艺术展示空间,我揣测他并不想象历史学家那样尽可能地通过史料、文字分析,回复到具体的历史文化情境当中,而是具体细致地将那些曾被以往的历史书写有意或无意忽略的视觉细节直观地摆在观者面前,而这种呈现又具有数量、规模、复数般的视觉效果。它的指向性被拓展或开启了历史意识形态的另一想像空间。从这点来说它是纯粹的、视觉的、难得一见的。他的这种方式使得关于传统的历史叙事转换为更接近于历史某一切入点的真相,也显示出毛同强所使用的这种不露声色地艺术方式的冷静、客观的洞察力与表现力。换句话说,毛同强没有把他对历史的表达限制在一般性的描述上,他也不满足于仅仅把史料转换为当代的视觉语言,而是他把这种历史景观沉淀为实物的底色,把历史着眼点对准了最为日常劳作的工具之上,记录着历史本身赤裸裸的粗糙和艰辛,从而构建出一种质朴的真实感。这恰好反映了我们惯常的一种历史观。所谓历史,都是成功者的历史。事实上,在成功者的身下是有无数的不成功者、失败者和丧失了自己姓名的人垫底的,这才是真正的历史。但这些人往往不在我们的视野之内,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他们也很少有进入历史叙事的可能性,更不会在意他们生存的原始工具。透过历史的浮尘去发现他们,用现成品与他们共享,这应该是艺术地表现历史、重构记忆、置换经验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