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代表作--《孔子庙堂碑》
《孔子庙堂碑》,唐武德九年(626年)立。虞世南撰并书。传贞观年间(627~649年)仅拓数十纸赐近臣,不久石毁。武周长安三年(703年)武后命相王旦重刻。正书。35行,每行64个字。后世主要有两种翻刻本:一、宋建隆至乾德年间(960~967年)王彦超摹刻于陕西西安。34行,每行65个字。规格为280cm×110cm。俗称“陕本”,或“西庙堂碑”。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时,石断为三,断后初拓本“虞世”二字完好;元至正年间(1264~1294年)重刻于山东城武。30行。整拓宽约88cm。俗称“城武本”或“西庙堂碑”。明初拓本“中书舍人”及“相王旦”之“旦”完好。清临州李宗潮得元康里巙巙旧藏墨本。世称唐拓,为存世拓本之最。日本、中华书局、文明书局、上海古籍书店、文物出版社皆有影印本。
《孔子庙堂碑》是唐代书家虞世南的楷书代表作。书风典雅秀活,圆润俊朗,外柔内刚,风神俊秀。其用笔圆融遒劲,结体秀丽舒展,书时点画极为用心,十分认真,它不仅注重法度,且十分活脱生动,此碑笔趣精妙,显得格外温和、近人,故令人感到风神凝远,显现一派平和雍容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