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田遗址位于坝子西南侧坟边组寨旁坡地上,遗址东侧被公路破坏,地层为坡状堆积,东侧较厚,最厚处近2米,可分为6层,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主要是4—6层,清理出的遗迹有房址4座、灰坑10个、灶坑3个和许多零散柱洞。房屋遗迹呈具有一定弧度的长方形,有的2间相连,单间面积10平方米左右,柱洞15—20厘米,房址中间有一灶坑,坑形状、大小不一,有近长方形、椭圆形等。灰坑有不规则形、椭圆形和袋状。出土物有大量陶片,少量石器。
青岗林遗址位于坝子东南侧的青岗林村民组寨前,坡状堆积,高差大,地层厚薄不一,最厚处达1.5米以上,新石器时代遗迹主要开口在生土面上,有房屋建筑遗迹3座、灰坑5个和大量零散柱洞。F1呈不太规则长方形,可分为2间,残留柱洞20个,洞径约20厘米,西侧有一灶坑,坑内填满草木灰。F2柱洞分布较密,结构不甚清楚,南侧有一火塘,东侧围绕柱洞有一排呈弧形的小孔洞遗迹,长约15米,小孔洞洞径约5、间距5—10厘米,应为房屋建筑遗迹外侧的围栏或篱笆墙。灰坑有不规则形和椭圆形。出土遗物除大量陶片外,还有磨制骨器和石器。
上述几个遗址地层堆积厚薄不一,但地层特征和出土物基本相同,即每一个遗址地层中都有一层比较纯净的红烧土堆积,红烧土层以上地层和遗迹中不仅出土大量陶片、石器和骨器,还出土许多瓷片和釉陶片,瓷片主要是青瓷和白瓷,釉陶片主要有酱色和绿色,器形可辨者有瓶、罐和碗等。红烧土层以下地层和遗迹只出土陶片、石器和骨器。因此老坡底遗址群的年代以红烧土层为界可分为2个大的时期,烧土层以上时代较晚,为宋明时期,烧土层下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新石器时代出土遗物主要有陶器、石器和骨器。陶器均为碎片,陶质均为夹砂陶,且主要是夹粗砂陶,未见泥质陶。陶质疏松,烧制火候低。陶色不纯,基本上是褐陶,以红褐陶和黄褐陶为最多,次为灰褐陶,还有少量黑褐陶。纹饰主要是方格纹,有粗细之分,还有少量叶脉纹、波折纹和戳印纹,基本上不见绳纹。器形可辨者有釜、平沿罐、敛口钵、镂孔靴形空心支座、网坠、陶饼、弹丸和器足等,未见平底器和圈足器。石器和骨器数量不多,多磨制。石器有石斧、石砧和砍砸器等。骨器均用动物骨骼加工而成,有骨刀、骨铲和骨纺轮等。
老坡底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群的发现与发掘,是贵州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突破。长期以来,贵州新石器时代考古一直是空白,这次在2平方公里的一个山间小坝子中发现了8处地层堆积和文化内涵基本相同的遗址群,表明它们应是同时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同一文化的小聚落,不仅为贵州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而且对探讨中国西南山地聚落遗存的构成与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遗址虽只作了较小规模的试掘和发掘,但揭露出的遗迹却比较丰富,有大量柱洞、房址、灶炕、围栏、灰坑、窖穴、沟等,连间房址和围栏建筑遗迹等在贵州是首次发现。出土陶器虽较破碎,但层位关系明确,一些器形如靴形镂孔支座、宽折沿釜、陶网坠等在贵州新石器时代还是新器形,不仅有助于建立贵州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序列,还有利于贵州与周边省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