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成员
2016年7月24日、25日,由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主办,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承办的“从电影看:当代艺术的电影痕迹与自我建构”台湾论坛在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举行。此次“从电影看:当代艺术的电影痕迹与自我建构”台湾论坛名为“一个台湾当代录像艺术的电影周末”,是继4月11日在OCT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内地部分”论坛后的“台湾部分”。
论坛由“从电影看:当代艺术的电影痕迹与自我建构”台湾部分策展人黄建宏教授策划,邀请包括王俊杰、袁广鸣、崔广宇在内的七位知名台湾影像艺术家,参加“放映”与“讨论”,替代在OCT当代艺术中心展览项目中“台湾部分”的参展缺失,意在规避常规影像艺术展览中的展示与播映的形态。
除“从电影看:当代艺术的电影痕迹与自我建构”台湾部分策展人、艺术家外,中国大陆知名的策展人、评论家、艺术家也参加了此次论坛,如批评家黄专、朱青生、费大为等;策展人朱朱、杜庆春等;艺术家汪建伟、邱志杰、蒋志、陈劭雄等。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通过作品展映、艺术家介绍、讨论交流等方式,与会策展人、评论家、艺术家就录像艺术的定义,录像艺术与电影的关系,大陆与台湾录像艺术创作等议题进行探讨。据悉,“从电影看:当代艺术的电影痕迹与自我建构”展览正在计划进行一些列的巡展活动。
论坛阐释
当代艺术录像展对于电影经验的思考与响应,大多以影像分析与文本理论模拟于图像学、文化生产与媒体批判等三个面向,视觉讨论的研究型展览也就成为录像电影展的基调。
这种论述权力无疑地是由欧洲艺术体制所垄断与主导,与此同时,这种展演形式也成了一种文化产业的制式商品规格,甚至因为其再生产的效率,几乎取消了论述与影像在这主题上的展演企图,无能开发出新的思考。
当录象机具成为随手可得的工具,而各种影像也混杂地成为制造生命经验无法忽视的一环,电影既作为一种一般性观影资源流通于所有人的生活之中,也开始同数字影像有了越来越趋复杂的区隔,电影既是影像民主化时代的共同记忆,也使得新的影像与电影影像之间的差异,以不同的社群意义分别表述。
录像,在今天成为批判“文字论述的量产与空洞化”的利器,但它作为同时作为载体与内容的特质,使得它并不真的与语言决裂,相反地,它不断地试验着与语言之间可能生成之新连结与布署。这就是为何希望在这个展览中突显并推进另个极端:让论述与不展出(或不在场)的影像进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