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建国以来首次“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初选揭晓,上海地域选送的14件油画、国画、雕塑美术作品,入围7件半,作者分辨是成名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施大畏、张培成、俞晓夫、陈妍音、唐世储、韩硕、殷雄等。但令人遗憾的是,入选的作者中,上海画坛的新人一个也没有。
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评委施大畏昨天在接收记者采访时以为,重大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不仅提倡了国家收藏当代优良艺术作品的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创作培育出一批画坛新人。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范围最大、国家出资最多的一次大型美术创作运动。据悉,为了激励和施展艺术家的智慧,创作出存在民族史诗性质、可能与巨大时期相匹配且传之长远的美术精品,国家文化部和财政部出资1.01亿元用于创作活动。创作选题范畴从公元1840年至今,重要表示中国汹涌澎湃的反帝、反封建、反殖民主义奋斗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
在100个创作选题中,洋务运动(江南制作局、海军工厂、留美小童),鲁迅和新文化运动,中共一大会议,上海“五卅”运动,七正人事件,左翼文明活动(上海戏剧界救亡抗日宣扬),义勇军进行曲,淞沪抗战,国统区学生反饥饿、反危害、反内战运动等9项,都与上海直接有关。去年4月,上海市文广局跟上海美术家协会结合举办发动会,向全市美术工作者发出征稿告诉。终极却不一个新人入选。
施大畏说,上海画坛新人冒不出来起因颇多,其中主要的一点是没有“题材工程”来练兵,也没有嘉奖机制激励年青一代投入重大题材的创作,从机制上保障人才怀才不遇。这些重大题材、重大主题的作品,从短期看未必有市场收益,但在艺术的晋升冲破上却是不可或缺的,因而须要专项资金的赞助。美术馆、博物馆、画院等国度艺术机构理当在收藏艺术品中起主导位置,然而他们只管有专项珍藏资金,却往往用于收藏古代、近代或者古代艺术家的作品,很少花在收藏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上。造成的成果是没能常常地、有效地通过机制领导青年画家踊跃参加主题性创作,一旦有“重要义务”,“常备不懈”就显得顾此失彼。
施大畏认为,文化部、财政部投入巨资勉励画家进行重大题材创作,上海的美术馆、博物馆、画院等国家艺术机构也可效仿,确破若干主题性题材。通过“题材工程”来鼓励青年画家对重大题材的创作愿望,敏捷填上主题性美术创作青年人才缺少这一“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