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面临的危机及其造成的原因
有许多人对壁画的认识仅仅局限在只在墙上作画。其实,壁画是泛指与建筑空间相结合的视觉艺术综合的领域,是一切绘画手段都可以涉足的领域。可以用油画、粉彩画、丙烯画、重彩画法、湿壁画法、浮雕、高浮雕等种种传统技法的结合。还可以用喷、涂、现代化机械手段如金属中的切割、焊接等等新的绘画技法。长久以来,壁画追求的是恒久性,要与建筑固定的永远结合在一起,但现在社会因生活节奏变快,建筑环境功能也与时俱进的在不断改变,跟古代不一样,不是寺庙的、宗教的、皇家的——要千秋万代传下去;也不是墓室的,永埋在地下,寄望于永垂不朽。现在人们的生活观念变了,原有的那些壁画,可能会因建筑环境功能的改变而不时宜了,比如变成商场以后,就会随时空的功能需求而产生新的变化,一些壁画作品被拆除,换作一些无定期的广告。种种的因素给壁画带来了不利影响,究竟是哪些原因是有使壁画面临着危机呢?
首先,人们对壁画艺术价值认识的不足。在市场建设过程中或是艺术家与大众审美情趣不符,都会造成壁画的损毁与流失,使一些有价值的壁画被摧毁。
其次,艺术家的“艺德”。壁画艺术的产生是业主与艺术家在不断的磨合的过程中,达到共识的情况下,才产生的作品。是经济效益与艺术审美理想的结合。但在现代,急于物质的商业社会在现实生活中会出现壁画家一味屈求,不惜降低人格,扭曲自已的心态去适应业主低俗而顽固的要求,使得双方变为纯粹的经济关系。在宾馆、饭馆墙壁上出现扭捏作态的美女画面,一些怪异难解的所谓装饰画都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出现的一些泥石俱下、鱼龙混杂的情况。
另外,艺术家还要有远见,不能因临时和暂时的利益趋势——如因建筑环境的功能改变就无端被人清除了。古今中外,很多旷世绝伦的作品由于政治的需要被毁坏了。如盛唐是壁画高峰,出现了吴道子、颜立本等大师,然唐朝末年因限制宗教“灭法”而衰落。
再次,壁画的产权从属问题。壁画是造型艺术中的“工程”——多半都是大体量、大幅面的宏构、巨制,是费时、费力的作业。
许多人感觉壁画家好像都是上午跟中央领导在一起,下午就会跟老农民在一起谈判,甚至有时候也跟施工人员差不了多少。壁画家既是画家,操作的时候又是一个匠人。在创造大型壁画的时候,壁画家有时只是其中的一个工种而已,与油漆工人,电工等一样。他不仅是这个艺术工程的组织者,又是工人们的“工头”。所以,做为壁画家要有很多辛苦和麻烦,并不是画家都是很优雅地拿着画笔随心所欲地画画。米开朗基罗创作罗浮宫天穹顶层的壁画时,在天井架子仰着画了四年,颜色滴到脸上、胡须上,成了花脸,四年以后画完了,身体变得佝偻、畸形,脖子一直仰着已经不会低头了,以至于后来看文本、看朋友来信,都要仰着头看。但是壁画家的价值也在这里。正如孙景波老师所说“做为一个壁画家,全部的快乐和价值都产生在令人感到很艰难的条件当中,这是苦中作乐,没有这样的精神准备,就作不成壁画”。
壁画家劳神费力地完成了作品,业主却可以不打招呼随意根据自已的喜好,需要决定作品的毁或留。最具代表性的首都壁画,是中国大陆壁画真正兴旺的开始。是以袁运生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激情勃发,绘制的经典之作。其中最著名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壁画家首次通过壁画表达自已的情感,没有政治的干涉,开创了历史的先河。很痛惜,这幅作品已被拆除,它的命运典型地说明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庸俗和浅薄。在没有文化的荒漠中,政治的封杀和金钱侵蚀导致的市侩主义,艺术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为此作品的死亡而默哀!
在20世纪中国,壁画家们的作品和劳动,如果得不到当代社会相关人士们理解和起码尊重的话,其可悲的原因,就不仅仅是一些被损坏的壁画了——那会让我们的后代怀疑,今天的中国人可悲的文化素质,可悲的艺术创作条件,以及可悲的知识法律环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