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艺术境界,既与建筑物本身的结构、体积、形式、色调有关,又与周围环境中的空间、其他建筑群、自然景色等有关,由此而形成或宽旷,或幽深,或雄 伟壮丽,或小巧玲珑等意境,使人得到不同的审美感受。中国古代建筑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深厚的美学传统。基干人们对建筑适用性和审美需要的多样性,中国 建筑发展了各种不同的建筑艺术的特性,宫殿、庙堂、住宅、庭园、城垣、桥梁……有各种不同的用途,也有各自不同的审美特征。例如,南方的庭园以优美见长, 而宫廷建筑则宏伟华丽。溪涧的小桥玲珑可爱,山峰的宝塔英姿雄伟。西方的建筑艺术,如古代埃及、希腊建筑和中世纪哥特式的建筑,也都有杰出的历史成就。
在人类发展史上,建筑是人类将自然界改造得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创造。然而建筑成为审美的对象,却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即经历了由实用到审美的过程。最初的建筑仅仅是基于实用的目的而营造的,是遮风避雨和防寒御兽的简陋住所。它不是简单地利用自然界的现成东西,而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创造物,人们固然能从其中体现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以观照自己而感到愉快,但在这个阶段上,就观照的内容来说,实用的因素压倒了美的因素;就其形式来说,也是极其粗糙,较为单调,并不包含有意追求形式美的意图。只是随着物质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建筑才越来越具有了审美的性质,直至发展成为以引起权势象征为主要目的的宫殿建筑,以供观赏为主要目的的园林建筑。但总体说来,建筑仍然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这是它与别的艺术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点。
建筑的审美特点,主要是在其特殊的物质材料和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形体构造所体现的造型的美。这种建筑美,不是直接地模仿和再现自然或人自身,而是偏重 于概括性地反映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精神面貌、情趣、理想的形式美。因此,建筑的美尽管带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我们完全可以从其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风 格上,看出其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特征。
建筑既然是从实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因而一般说来,它的审美特性总是受实用功能的制约,这主要表现在它使用的物质材料和形体结构上。笨重的材料和庞大的体积决定了建筑艺术在表现审美意识上的特点和局限性。正是因为要在克服比其他艺术领域大得多的物质材料等等困难上发挥创造性,建筑艺术才能以其特殊的形式体现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审美意识(例如象征帝王权势的巨大的石木建筑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