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宋庄“集结”,国画风采源远流长
“中国的传统山水画疏离了现实的山水,画作中,山水淡泊、静穆的背后,是画家的愤世嫉俗,鄙视功名的个性张扬和人生悲凉的阴影。”
2月19日,我国首家以山水画为主的国家级画院——“中国山水画创作院”(后简称画院)在知名的宋庄画家村正式落成。同时,以“正本清源、贴近文脉”为主题的“中国山水画名家作品学术邀请展”也随之向公众免费开放,展览一直会持续到3月18日。
中国山水画创作院常务副院长叶浓告诉《北京科技报》,这次展出的国画精品来自张复兴、范杨等全国各地的知名画家之手,这些画作中一树一石,一台一亭,都代表着画家想要表达的意境。这些作品的艺术形式有大、小写意画和工笔画,注重传统文人山水画文脉的回归,以及山水画意境的营造。
“我们院的主要目的,是想将山水画保存下来,并弘扬出去。作为国家级画院应该为国家源源不断地收藏名家作品,留下精品,今后还会持续不断地策划具有较高艺术含量的展览。” 叶浓表示,画院的另一面,是专门从事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培训的专门机构。在教学方面,画院会对已有绘画基础的人才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艺术修养,让画院发展成为我国传统山水画创作的主要力量和基地。
谈及画院为何落户宋庄,叶浓说,宋庄是北京最大的画家聚集地,这是很大的地理优势。因为北京宋庄艺术的多样性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缩影。尤其是近几年,国内艺术市场的火爆、艺术品的走俏,一方面使得艺术家从四面八方云集而至,集中加快“生产”、“研制”的步伐,另一方面也使得宋庄以及其艺术品的知名度攀升,开始被全世界所瞩目。画院坐落于此,就是希望依靠宋庄艺术中心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推动中国山水画走向世界。
“国内普通民众接触中国山水画的机会并不多,我们今后的愿望之一,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山水画,并明白其包含的文化和美。”叶浓说,山水画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一般认为是隋代展子虔开创了青绿山水画之先河,这种画作主要利用石青和石绿两种颜料,为山水画注入了深刻的人文气韵和文人审美情趣。其后,唐代李思训更进一步施以大青绿,并用泥金勾线而创立了金碧山水画。此后,效法者众多,元代以后,文人情绪成为社会主脉,书画家感到重要的不是状山水之像,而是达文人之情怀,于是水墨画逐渐取代了青绿重彩山水画。
著名画家、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首任院长龙瑞表示,在中国绘画史上,虽然山水画起步较晚,但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余年。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民族世代文人打造的艺术形式,有着浓厚的民族性和人格、人性、修养的笔墨文化。无论文化的多元化多么强烈,中国画家还是应该坚持从传统里挖掘,并创造性、超越性地去继承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风格。
“但如今,我国对于如何确立中国山水画的形象已经迷茫了100多年。”叶浓认为,这是因为艺术家们对传统画作的不同理解,加之各种文化思潮的涌入,山水画领域的各种创作语言、艺术形式开始漫生,出现了当前的各种发展趋势。
一部分画家沉醉于传统笔墨的奇妙体验之中,将传统视为至宝,追求笔墨功力、渊源和对古人精华融会贯通。画家们并非面对山水写生,而是饱览山水,熟记于心,然后回思创作,可以说是山水记忆的加工和再创造。所以,“中国的传统山水画疏离了现实的山水,画作中,山水淡泊、静穆的背后,是画家的愤世嫉俗,鄙视功名的个性张扬和人生悲凉的阴影。”叶浓说,中国传统山水画这种独特的基因,以及具有特殊语言特征的艺术形式,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大夫表现自我认识独有的“载体”。这一部分学者认为传统山水画是文化中的精华,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遗产,需要花精力临摹、学习、继承,并传承下去。另一部分画家则认为中国画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文化生活的改变,需在内容对象上加以完善,比如: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将视角转向城市、楼群,追寻现代生活的感觉。
“艺术的发展包含太多的变数,一部中国绘画发展史就是一部发展革新史。多年来,我们对中国绘画的研究多停留在方法层面上,而对中国绘画的认识不够。”叶浓解释到,几百年来,山水画自宋朝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规定性,无数有才能的画家文化修养提高了,但个性却弱了,快到了人笔俱老的境界,早期新鲜的生命感也没有了,与一般画家的差别仅在于较高层次上的平庸。
叶浓认为,画画是脑力劳动,而不是体力劳动,所以画画首先要解决认识的问题,再解决技术问题。当认识问题解决了,技术上便少了一些盲目性。对于画家至关重要的是对事物有认知的感觉,事物的形象之所以成为艺术,是一种独特感觉的记录,或者是准确地恰到好处地表达一种感觉。这也是画家与常人的差异,对生活的敏锐和独特感觉是画家与生俱来的特质。举例来说,有感觉的人,看到山川林木、泉石飞云,会透过事物看到意境和生机,听到树林鸟叫和风声,会产生音符和文字。而没感觉的人,则不会有任何触动。
为了让更多的人延续这种触动,并完善地表达出来,“画院也将从今年开始,聘请一些德高望重的国内著名画家开班招生,以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人才。我们期待本院的画家中有更多的像黄宾虹、龙瑞先生这样的大师出现。”叶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