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壶王”是如何进入博物院
2005年,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向社会征集藏品,丁仰振捐赠了他收集的600余件文物,,“长沙窑大执壶”及“宋磁州窑白地黑花鼓”都是他的藏品。丁仰振,安徽淮北的收藏爱好者,他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收集当地运河出土的文物。
为谨慎起见,博物馆方面邀请了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伯谦、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小琦和扬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朱戢四位专家,对这批文物进行鉴定。
按照程序,每件藏品必须得到4位专家一致肯定才能得以征集。根据南宋官窑博物馆出示的鉴定书,当时,这些藏品都通过了鉴定,专家还建议馆方将“长沙窑大执壶”向国家文物部门推荐为一级文物。
让人奇怪的是,这份直到2007年3月才出具的鉴定书后,只有3位专家的签名,冯小琦并不在列。对此,冯小琦的说法是:“馆方当时并没有要求我签什么字,事后也没有和我联系。”
而朱戢则表示,当时的确对磁州窑白地黑花鼓有疑义:“我说应该请河南、河北的专家来看看,因为我只能看出是金代磁州窑系的,具体是哪个窑口生产的,并没有把握,它在画工和做工方面,不太精细。”
而这4位专家不知道,一个更大的秘密,一直藏在丁仰振的心里,或者说对他来说,这是一个不愿意接受的事实。
当年,他从当地农民手里收了“两个半”壶——两个完整的壶和一堆壶的碎片。所以,他手里还有一件和“壶王”很相似的壶,但品相还要更好一点。
在他捐出“壶王”后,曾在一位专家的建议下,将手里留存的那只壶,送到北京一家鉴定机构去做现代科学鉴定,得出的结论是:距今仅200~300年。
但丁仰振拒绝接受这一结论,在他看来,运河里要么出土现代的东西,要么就是唐宋的古物,根本不可能有中间年代的产物,所以也未将此告知南宋官窑博物馆与那四位参与鉴定的专家。
在央视采访中,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静荣公开表示,这把“长沙窑大执壶”是上世纪90年代后生产的仿品,窑址里面没有出土过类似器物,从使用功能上判断,壶把明显无法承受壶内盛满液体后的重量。此外,壶在造型和釉面上都存在疑问。
而对于“宋磁州窑白地黑花鼓”,他表示自己曾专门研究过窑鼓这个专题,很肯定唐代、宋代分别有多少件,而这件窑鼓做工粗糙,明显与南宋画工不符。
那么,当初四位权威专家的鉴定结果是否可靠?熟悉捐赠者以及这批文物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广宁研究员表示,在陶瓷圈内,专家也是各有所长,“比如说张浦生先生,鉴定元明青花那绝对是非常权威的。但是鉴定这些高古的东西,我们不能讲张先生没看过长沙窑,但是至少不像鉴定青花那么拿手。”
更多艺术类高考信息北京大成艺考教育中心--美术高考网会第一时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