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塔”诞生记
在2002 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李布斯金第一次提出了“自由塔”的概念。
在双年展的一个世贸重建研讨会上,纽约著名建筑师事务所SOM 提出了他们的构想,一群紧挨着的环形大楼,体现出一种团结和屹立不倒的建筑印象;《纽约时报》建筑评论家赫伯特·马斯卡姆提议建一个安逸社区,邀请扎哈·哈迪德设计住宅,另外配置学校、博物馆和戏院。
“这些设计都那么新潮,那么聪明、每个人都非常、非常机灵”李布斯金向记者回忆,“但是那场灾难,让3000 人失去了生命,建筑师们却把这个悲剧现场当作一块白板,甚至以时髦的建筑涂鸦!”
“我们重建的目的是什么?”轮到李布斯金发言了,一上来,他先抛出一个问题。大家开始正襟危坐,气氛变得紧张。“是要把记忆抹掉吗?是要告诉大家一切都没事吗?一切都跟以前一样吗?浮夸、当代、嘲讽、自满的建筑不是答案。我们需要一个更深刻的记忆标志!”
“我们需要一个戏剧性、出乎意料、有灵性的深刻透视,来看待伤害、悲剧与失去的东西。我们需要能带来希望的作品。”李布斯金提出,建造一栋高达1776 英尺(约541 米)的“自由之塔”,这正好与美国建国的年份1776 年相吻合,暗示了美国要在世贸原址上重塑自由信仰的决心。建成之后,“自由之塔”将成为新的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
2002 年7月,李布斯金作为最后7名世贸重建总规划师的候选者,被请到纽约,听取各方的意见。此时,纽约人正为要不要在世贸原址重建吵得不可开交。一方面,受难者家属认为这是圣地,不想看到历史被抹杀、被覆盖。另一方面,世贸双塔承租商执意重建,以弥补他们的损失。
2002 年10 月,李布斯金、诺曼·福斯特等人以设计竞赛参与者的身份到世贸大厦原址考察。“9·11”过后,清除了碎瓦残砾,留下了一个大到难以想象的深坑,那个坑面积相当于12 个足球场,深达21.3 米。
“当地人管那叫‘澡盆’,我要求下到里面去。世贸双塔产权拥有方纽约港务局派来的导游问我为什么,别的建筑师都没这么要求呀。我不知道如何解释,只是觉得有必要。”就这样,李布斯金穿着橡胶雨靴,走了进去。
越往坑下走,李布斯金越来越觉得潮湿和冰凉。李布斯金看到地基的另一边受到哈德逊河的压力而龟裂渗水,从地下冒出根根水柱。李布斯金站在大坑之中,感觉坑无限大。抬头向上看,李布斯金看见坑洞边缘有人站着,看似在悬崖边上伸着脖子往下望。在那片刻,李布斯金想到:提出一个以纽约市岩床为起点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