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梵高自画像中寻找其内心世界
凡高(VincentVan Gogh)(1853—1890年):19世纪伟大画家,后期印象派重要代表之一。自画像在凡高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凡高的自画像不仅以画家的形象出现,还以中产阶级、工人、农民等多种形象出现。正如凡高自己所说,“我想强调的是,同一个人有多样的自画像。与其追求照相般的相似性,不如深入地发掘相似处。”凡高正是用他孩子般朴素敏感的心,感受纷繁的世界。他沉浸在画家的执著与欢乐中,他被农民的艰辛与乐观感染,也向往中产阶级的自由与优越。凡高的自画像是透视凡高的一扇窗,由此,我们看到画家真实的内心世界一一敏感、脆弱、坚毅、矛盾,交织无奈的痛苦与酸涩的渴望。在此选取凡高三个不同时期的自画像解析,以观其心路历程。
第一幅画展现的是一位初出茅庐的斗士。这是凡高在巴黎期间(1886 3—1888.2)的一幅《自画像)画面深色的背景突出了凡高的头部,他没戴帽子,高光部在前额,其脑门亮亮的,闪耀着智慧与力量。眉骨高耸的双眼炯炯有神。直视你的双眼,但眼神中有几分焦灼、不安与自我表现的欲望。血红的嘴唇让人感到几分恐怖,且这红色也感染到两腮与下巴的胡须,它们也被点上数笔红色。凡高像被困狱中的思想者,正在为自己的信仰与势力强大的世俗争辩。黄色短发都竖了起来,像黑夜里燃烧的丛林焰火。其实,凡高的头发是棕红色的,但此处却被画成浅黄色,足见他表现情感的作画风格。亮黄的色彩表达的是其自信心。异常明亮的脑门似暗夜的灯塔,黑夜虽不能被它变成白昼,但因此有了一丝光亮。看,他头后已有了晨曦的薄雾。是的,凡高在此是有表现空间和辩论对象的。这时期,凡高在巴黎结识了许多印象派画家且得到很多帮助。他如鱼得水,眼界大开,开始使用中间色。然而,凡高的艺术注定是孤独的,同道之间的纷争常常困扰这位乡下出身的质朴画家,使他疲惫,有时也会刺痛他敏感的神经,使他异常孤独。但在孤独中,他仍斗志高昂,相信自己前景的光明。
第二幅画是著名的《耳朵缠绷带的自画像》画中的凡高左耳绑着绷带,身上穿着厚重的绿呢子大衣,一副病弱的样子。他的绿色眼睛里充满无奈与痛苦。这时的他,饱经身心的双重折磨,他的画风不为巴黎所容,他来到阿尔(1888.2-1889.5)。在这里,他本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却又与高更闹翻,情绪失控。有遗传癫痫症的凡高因严重的忧郁症而割掉了自己的一只耳朵。刚从医院出来,饱受失血与幻觉之苦,又被关入精神病院。这幅画最令人感动的是一一凡高的眼睛依然清澈,像阿尔运河碧蓝的流水清澈见底。他视线向下,像一个被大人错怪受到严厉责罚的孩子,忍受误解与无助。画像的背景是凡高起居室平淡的墙壁,墙上的一幅日本画屏,为整个画面凭添了一丝生气。在现实压力下,凡高似孩子般无奈与无力,但仍像孩子般单纯执著地做想做的事。他在信中说,“如果这里的人们不气我。不打扰我,我还是可以从事创作的,我的心情很平静,没有任何杂念。其他患者都很自由,我却连烟都不许抽⋯⋯不许说牢骚话。忍受一切痛苦,就是在这所医院要学的惟一教训。”凡高的平静是悲哀的平静,是痛苦与无助掩盖下的无奈,是欲哭无泪的酸涩。画中的凡高,为了掩盖多颗缺失的牙齿而蓄起的胡子,也因要缠绷带而被刮掉。就这样,一个被别人误解,自己的短处与不自由完全暴露在别人面前的孩子,眼里依然是纯真,而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孤独。谁又能理解?尽管这幅画的色调比较明朗,但我们感受到的却是灰暗,活生生的现实的无奈。相反,上一幅画,虽总体色调昏暗,但还可看到希望,那是凡高的憧憬与抱负。而活生生的现实给予他的却是——失望与苦涩。
第三幅画是凡高在圣雷米救济院时期(1889 5— 1890 5)的自画像。画面动静对比,突出了凡高坚毅的面孔。背景是一片冷色调的银灰、银绿和蓝色的线条扭曲、混合、旋转成螺旋状态,变换性的色彩与奔放的笔触,加强了旋涡的运动感与空间感。这旋转的背景是令凡高惊恐的神秘星夜,是他孩子般纯情敏感的心与现实生活的激烈斗争的风暴。因他心怀美好圣洁,外界哪怕是极平常的不公、黑暗,甚至人们习以为常的事,也会使他大受刺激,这旋涡是他生命激流与生活暗礁的碰撞。背景看似色调单一,然而细看,和谐的色彩问却变化多端,色彩绚丽,谨慎地用深色和重色。那丝丝笔画,触目惊心,不仅使我们感到作画过程的时间性,同时还感到画家那苦涩的历程——失恋,病痛,贫穷,更有不被认可的酸楚。涡流的力量异常强大,凡高整齐的西装、坎肩、扣子及系到脖颈的白色衬衣,均被这强大的力量撕扯、吞噬而变形,就连他那棕红色的短发,粗硬的红色胡须,也在这片旋风中惊恐、战栗。凡高是在蓝色混沌世界的涡流襄挟下,勉强存在的个体。在这强流中,在快要使他崩溃窒息的矛盾中,凡高依然用他单薄的力量固守本心,坚持自己的画风,固执地描绘自己眼中所见,胸中所感。凡高面部的线条短小平直,坚硬有力,与周围的笔法形成鲜明对比。其眼睛下面两片绿色异常醒目,把观者的视线集中到凡高的双眼,且这绿色和胡须的红色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暗示凡高内心矛盾冲突的压抑情感。他的双眸坚定,好似可以洞察一切。眼部细节刻画明晰,笔法娴熟。虽笔触清晰可见,但眼部刻画非常到位,眸子透明的感觉逼真自然。带有血肉的鲜活感。紧锁的双眉,高挺的鼻子,郁闷的嘴,加强了画家严肃坚韧的神情。凡高以自己的方式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第一幅画和第三幅画的背景不是现实的存在,是表达其强烈情感的虚幻背景,只有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凡高才充满力量。第二幅画的背景是真实的,在真实的世界中,凡高被看做病人、弱者、可有可无的人,甚至某些人的笑料。这的确悲哀。但凡高坚定地做着自己的事。时间考验了一切,凡高对后来绘画的影响以至对人们心灵的震撼,也许是这位“西方夸父”的慰藉。本来,凡高可以顺顺当当地做他的小画商,本本分分地做他的法文老师,然后娶妻生子过上平静的幸福日子。但他最终选择了绘画,即使路再崎岖艰难,他也毫不退缩。只有绘画,才能展示他敏感的心,表达他对世界的感受。凡高用色彩、形状和笔触,表达他对所画东西的感觉和希望别人产生的感觉。只要凡高还保留他那颗孩子般敏感善良的心。执著地用画笔记录其内心世界,他就不可能过平常人的生活,他就不可能平静。第一幅画中洋溢的希望,第二幅画中流露的痛苦,第三幅画中高扬的斗志,无不使人受到强烈感染。从希望——痛苦——斗争,我们看到凡高艰辛的心路历程。如开始的希望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的一腔热情,那么最后的斗争,便是他历经磨难、痛苦后做出的人生抉择—— 为真理而存。凡高的真理就是建构艺术的纯真情感。这种情感也许与现实不容,即使有,也不过是支离破碎的残片。唯有在真正的艺术中它才是完整的,一遇现实便会粉碎。然而,正因如此,才显出其可贵,虽不能改变现实中被异化的人,偶尔也让人有一丝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