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公众反感也是作品的一部分
羊城晚报:陆扬的一些作品,看上去残忍血腥甚至邪恶,馆方有否考虑到作品会令观众不安?作品使用说明书的形式,会否担心对公众有不良示范作用?普通公众应如何解读此类作品?
黄专:当代艺术有多种类型,有些实验艺术与人们的通常经验、欣赏艺术作品的方式是不同的。正如医学领域或极限运动领域一样,同样都是探讨极限的一些非常规实验。当代艺术强调作者观者的互动,期待公众对于作品的反应与多种解读。
而说明书的形式并不是要公众去模仿,而是一种方案艺术、文本艺术,与公众解释艺术家的构想。
当代艺术有亲近人的属性
羊城晚报:但另一位深圳艺术家戴耘的作品,却是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的,让人们同时觉得,当代艺术不完全是艰涩难懂、令人不安的。
黄专:对。你所提到的这两个作品,恰好代表了当代艺术的两个极端。一个是挑战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普通认识,一种实验性的异常表达,另一个则是强调互动关系,强调艺术的公共性,由艺术家的设计,加上公众的参与,才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这个作品正好反映了我们希望公众的接近,当代艺术同样有着亲近人的属性。
“看不懂”怎么办?
羊城晚报:对于当代艺术,公众一直有种“畏难”情绪。本次展览上,有着令人争议的内容,公众应该如何看待这样的内容呢?
黄专:事实上,传统的艺术作品,是以艺术家为主体,想让观众得到一种审美教育。但当代艺术恰恰不同的是,将艺术家与观众的关系发生变化。艺术家设计出架构,希望通过观众的各种解读,使作品成立。如果一个当代艺术作品不能引起公众关注、思考,那么它就是一个失败的作品。所以当你说“看不懂”,那么你还在用看传统艺术的方式在看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F4”的作品,也许你零零散散见过不少。那么,来一次编年史式的观看?本月31日前,到广东美术馆,看看大名鼎鼎的“光头”方力钧,如何从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成长为一个千万元俱乐部的“艺术明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方力钧的“炙手可热”,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的“崩盘”新闻,本展引发的关注与争论不少。事实上,对于当代艺术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观展的普通观众,被赞誉或批评左右,都是违反当代艺术作品的初衷的。独立地去看,去感受,去思考,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这大概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