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中国画坛,花鸟画的发展从中青年画家的表现来看,可能出现一个瓶颈期,即所谓青黄不接。围绕在当下花鸟画坛的,主要是三类人:一是一些美术爱好者,将绘画作为业余爱好修身养性,闲来涂两笔,图个高兴;二是有一些美术基础与功力的行画画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梅兰竹菊,按所谓的平尺丈量做起了生意;三是不满当今花鸟画现状的艺术家,在深悟传统、观照传统的基础上,利用自身比较全面而又优化的知识结构,将当代审美意识及生命的体验融入到创作与探索之中,创造出了令世人耳目一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动人心弦的艺术表现力。这些人我们称之为艺术家。太多的爱好者、太多的行画画家涌向市场、涌向展览,从某种程度上讲,已使艺术家们倍感蒙羞,这就是中国花鸟画坛的现状。让人们值得庆幸的是,像李晓明这样的艺术家们的存在,已经或者正在随着中国画市场的调整不断地改变着这种格局。李晓明的探索作为一种艺术存在,更多的不是一种力量的显现,而是一种象征的标示。
从艺术哲学的层面上看,李晓明的绘画首先源于他对生命本体内在张力的感悟,这种感悟不是来自物理层面的观察,而是一种对生命存在与生发的不断的拷问。这种体验被李晓明很巧妙地拉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与笔墨表现这一形式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基于自身本性的语言形式,或抽象、或浓密、或张力、或流畅,无不表现于表达着自己所特有的审美经验。自身相对独立而完善的审美经验的建立,是李晓明绘画艺术探索不断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有论者认为,李晓明作品中的花鸟意象的笔情墨韵在于传达一种并不真实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又始终围绕着形式意味去扩散与延伸,这其中包含着明确的抽象因素,用以容纳深广的情感世界。作品中的结构主宰着笔墨秩序、节奏韵律等。在李晓明的作品中,笔墨秩序、节奏韵律是互为一体的、不可分的,它们同时体现为作品的外部规律与内部规律。李晓明的作品紧紧控制着用笔用墨时淋漓酣畅与法度规矩的统一、粗狂恣肆与严谨细微的统一、整体浑然与局部精致的统一、平面表现与写意塑造的统一。李晓明以水墨材质书写了自然生命的律动美,反映了画家对水墨画本体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画家对形式意味及艺术规律的独特理解。画家善于通过自然意象去表现生命本质与艺术本质。值得注意的是,李晓明在笔墨的苍润交融之中,强调把传统带入现代语境中,使古老的水墨花鸟画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更为重要的是,画家力避表面与浅薄的摹写,力求进入深层的艺术感悟,用以揭示水墨花鸟画永恒的节奏之美与创造魅力。
李晓明执着地探索着,在学术上不断强化自身已有的定位,在市场上也逐步地确立着其独有的市场定位。中国画廊联盟市场研究中心早已关注李晓明的艺术探索所取得的学术及市场上的效应,并对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在研究中发现,李晓明在学术上走的是一条水墨花鸟探索的路子,并独树一帜,在水墨表现与花鸟画程式化表达之间找到了一种新的张力,并将其提升、提炼与完善,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笔墨表现及形式。可谓是在当代花鸟画的探索中,开风气之先,在大家都在回归传统,回归老、旧图式的时候,用一种全新的实验,赋予了传统更为鲜活的形式。学术上的这种高度使我们更加有理由相信,李晓明很可能引领中国当代花鸟画坛。在渐行渐远的过程中,青年一代对中国画当代形态的探索风向成就了其不可动摇的学术及市场定位。鉴于对李晓明的这种认识,我们还需要李晓明有更多的理念及创作来支撑这种判断。毕竟在李晓明这里,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可能,它会引导李晓明的艺术市场进入新的境界。
在收藏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藏家在上一轮所谓经典名家价格触顶之后,纷纷都在关注经典名家的存在及作品收藏,甚至有人称中国画市场的收藏已经进入“非常名家时代”。可以说,这是中国画市场的一种理性化回望,投资意识的觉醒使礼品市场的思维成为众多理论思维中的一种,而不再是主导形式,投资回报的中长期性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种环境为李晓明以较快的速度浮出创造了一种机遇,也是市场力量不断参与的内在价值创造的一个重要典例,更无疑为李晓明市场的不断抬升埋下了重重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