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概述
色彩构成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效应出发,运用科学的原理与艺术形式美相结合的法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抽象思维,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的可变换性,对色彩进行以基本元素为单位的多层面多角度的组合、配置,并创造出理想、新颖与审美的设计色彩。
色彩构成的基本内容:第一,着重论述色彩的由来,即光与色彩,光与视觉、物体色,光与色的混合的互相关系以及相关的物理及化学原理,介绍色彩的体系及色彩的表色立体及特点、用途;第二,讨论人对色彩的视觉效应,视知觉的多种表现(视觉引起的生理、心理的变化);第三,色彩的对比和调和,变调、组调及各种调和推移;第四,重点探讨色彩的心理效应、人的心理与色彩的内在联系以及外在表现(联想、联觉等)。
一、色彩的属性
1、无彩色系与有彩色系
无彩色系有黑、白、灰色,色度学上称之为黑白系列,在色立体上是以一条垂直轴表示的。无彩色系没有色相和纯度,只有明度变化。色彩的明度可以用黑白来表示,明度越高,越接近白色;反之亦然。
有彩色系是光谱上呈现出的红、橙、黄、绿、蓝、紫,再加上它们之间若干调和出来的色彩。只有有彩色才具备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2、色彩三要素
(一)色相(Hue)
色彩最明显的特征是色彩的相貌和主要倾向,也指特定波长的色光呈现出的色彩感觉。没种颜色都有自己独特的色相,区别于其他颜色。
(二)明度(Value)——色彩的骨架
明度是辨别色彩明暗的程度。
有彩色系——两种情况
1、各种色相之间的明度差别,同样的纯度,黄色明度最高,蓝色最低,红绿色居中;
2、同一色相的明度,因光量的强弱而产生不同的明度变化。
无彩色系——三种情况
1、同一色彩因光源的强弱和投影角度的不同而造成明度强弱的差异,或因物体的起伏造成的明度差。
2、同一色相因混入不同比例的黑白灰形成不同的明度变化(如:明度推移构成)。
3、在同等光源下,不同色相间的明度变化和差异。
无彩色中,最高明度为白色,最低明度为黑色,灰色居中。通常,有彩色系的明度值参照无彩色系的黑白灰等级标准,任意彩色可通过加白加黑得到一系列有明度变化的色彩。
三)纯度(Chroma)——“彩度”
指色彩的饱和度或纯净程度,也就是一种色彩中所含该色
素成分的多少,含的越多,纯度就越高,越少则纯度就越
低。
降低纯度的方法:
1、加入白色,加入越多,纯度越低,趋向粉色。
2、加入黑色,加入越多,纯度越低,趋向灰色。
3、加入对比色,加入越多,纯度越低,趋向灰色。
二、色彩的构成法则
(一)色彩的推移——色彩的渐变
色彩的构成可以通过一定等差级的明度、色相和纯度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变化,产生如:空间、协调、对比等色彩构成效果,这种等差级变化被称为色彩渐变。明度推移(明度渐变)——明度由浅到深的逐渐变化过程,形成不同的明度台阶。
色相推移(色相渐变)——是色相向其他色相逐渐变化,推移的方法。
分类:同类色之间的渐变
类似色之间的渐变
互补色之间的渐变
对比色之间的渐变
全色相渐变
类似色渐变:
全色相渐变:
取色相环上所有色彩,按照色相环的顺序可构成高、中、低纯度的全色相秩序,填在简练生动的图形上。色相变化极为丰富,纯度高,给人感觉活泼、华丽;纯度低,给人感觉含蓄、高雅。
二)色彩的混合
1、色彩
原色(三原色) ——不能用其它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叫原色。
颜料中有三种色是不能由其它色调和出来,而用着三种色可以调和出任何一种色彩。这三种色就是红、黄、蓝,被称为色彩的三原色。
间色(第三色)——三原色
中,其任何两种色调和出来
的色彩,就是间色。
红+黄=橙色
红+蓝=紫色
黄+蓝=绿色
补色——色彩现象中的补偿
人眼的色彩识别结构在同时看到三原色时感到比较舒适。如果只看到其中两种或两种色的混合色,则周围的环境或人眼中的盲点就会自动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幻觉。
2、混合
加法混合——色光的混合
特点:色光明亮度会随着色光
混合量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
两种光线相混,提高亮度。
三原色光混合相加得到白光;红绿光相加得到黄色光;
绿蓝光相加得到青色光;蓝红光相加得到品红色光。
减法混合——色料的混合
也称减色法,由于物体对光谱中的色光有吸收、反射作用,其中的“吸收”就相当于减去的意义。颜料或染料中的红、黄、蓝为三原色。
红色系与黄色系相调得到一系列橙色;红色系与兰色系相调得到一系列紫色;黄色系与蓝色系相调得到一系列绿色。